
氣候變遷調適
2021年11月12日COP26 氣候大會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議》(Glasgow Climate Pact)首次明確表述減少使用煤炭的計劃,並承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資金幫助它們適應氣候變化,以守住升溫臨界值攝氏 1.5 度為目標,與《巴黎氣候協定》全球氣候目標 1.5 度一致,敦促各國政府提出減碳期程與積極路徑。2015年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成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工作小組,其任務為擬定一套具一致性的自願性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建議,協助投資者與決策者瞭解企業的重大風險,並可更準確評估氣候相關之風險與機會。本集團依循TCFD公布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架構: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四大範疇揭露氣候相關資訊。
TCFD四大揭露架構
治理 | 豐祥針對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治理。 |
策略 | 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對於豐祥的營運、策略和財務規劃的實質和潛在衝擊。 |
風險管理 | 開始針對氣候變遷進行資料蒐集、鑑別、評估財務影響,以降低風險並掌握機會。 |
目標與指標 | 為有效管理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對豐祥的衝擊,我們也逐步規劃目標與指標,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導入能源管理系統。 |
治理
本集團於2021年開始規劃風險委員會針對各項風險進行風險及機會評估及提出對應之策略建議,預計2022年正式成立。由風險委員會委員審視後對董事會進行報告並制定年度工作計劃。近年來因全球氣後變遷可能造成風災、缺水、洪水、交通與通訊中斷等災害損失,公司要求原物料主要供應商必須準備可能的因應方案,減少事故發生導致對公司供應中斷的衝擊。
策略
本集團產品以生產汽、機車零件為主,以鋼鐵及鋁為主要原物料,並出口日本、美國、法國等地。2021年7月14日歐盟正式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計畫,規範碳密集型產品若進口到歐盟,必須購買憑證(CBAM Cerificates)才能將其產品銷往歐洲市場,規定進口到歐盟的水泥、鋼鐵、鋁、肥料及電力產品,需向進口國申報其進口產品的碳排放量,自2023年1月1日開始為期三年的過渡階段(transitional phase),2026年起開始實施。因此,本集團已著手積極規劃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對於本集團的營運、策略和財務的實質和潛在衝擊,以面對未來的挑戰。

風險管理
為因應氣候變遷與能源供應的潛在危機,本集團結合環境、社會、經濟/治理等面向,積極執行節能減碳與省水相關專案,並鑑別降低氣候變遷相關之風險,開發產品與服務,強化氣候韌性與建立永續發展文化。為因應氣候變遷對於企業營運的衝擊與具體呈現氣候變遷的資訊揭露,依循TCFD公布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架構,開始針對氣候變遷進行資料蒐集、鑑別、評估財務影響,以降低風險並掌握機會。
目標與指標
為有效管理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對本集團的衝擊,我們也逐步規劃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導入能源管理系統,持續完善設定氣候變遷目標與指標提升企業韌性,期望帶動產業革新。
氣候變遷風險矩陣分析流程
蒐集 | 鑑別 | 評估 |
依循TCFD之氣候相關風險、機會與參考標竿企業為基礎,歸納出159項氣候風險與機會。 | 將159項氣候風險與機會,進行檢視篩選出11項氣候風險、18項氣候機會,進行深入的氣候情境分析。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管理,分工內化至公司管理流程。 | 由總管理處負責鑑別氣候風險與機會,以潛在衝擊程度(Potential Impact)、脆弱度(Potential Vulnerability)及風險發生可能性(Likelihood)等三大面向進行評估。 |
情境假設
假設情境 | 情境描述 | 21世紀末 | 排放量管制 |
RCP8.5 (溫室氣體高度排放的情境) | 極端氣候損害廠房風險,包括颱風或豪雨造成的淹水災害、坡地災害及海岸災害,形成常態。 | 4℃ (全球暖化維持在工業化前升溫4°C) | 排放量大幅上升 |
RCP2.6 (暖化減緩的情境) | 氣候變遷導致氣溫分布不均,可能提升供應不穩,進而影響供貨穩定及品質。 | 1.5℃ (全球暖化維持在工業化前升溫1.5℃以內) | 排放量大幅下降 |
氣候變遷風險對策略、營運及財務規畫之影響
風險類型 | 風險因子 | 風險議題 | 影響範圍 | 影響時間 | 豐祥財務影響之情境描述 |
轉型 | 提高溫室氣體排放定價 | 國際間或國內政府所制訂,與溫室氣體排放或氣候變遷相關之稅制。 | 上游或供應商 | 中期 | 2026年1月1日起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正式實施,針對水泥、鋼鐵、鋁、肥料、電力五項商品之進口商購買憑證,營運成本增加。 |
轉型 | 強化排放量報導義務 | 國際間或國內政府所制訂,溫室氣體排放量與燃料/能源有相關之稅制或管制法規,並建立總量管制、碳交易與碳價制度、強制公司執行盤查、申報與查證。 | 公司直接營運 | 中期 | 汰換能耗較差設備改購置高效率/節電設備,增加營業成本。 |
轉型 | 新法規的不確定性 | 國際間或國內即將制訂有關溫室氣體管制,以及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新法規,但仍處於討論階段。 | 公司直接營運 | 中期 | 2023年1月1日台灣將針對鋼鐵、電力、光電半導體、水泥、煉油、石化等產業,開徵碳費(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預估約每噸CO2100元,營運成本增加。 |
轉型 | 現有產品和服務的要求及監管 | 國際間或國內政府為提升產品能源效率所制訂之法規,或規範產品之能效標準,或強制產品標示其氣候變遷相關減緩或調適所制訂之法規,或規範產品應具有之相關標籤或標章。 | 下游或客戶 | 長期 | 配合客戶,針對所有產品申請及查證節能標章、省水標章、碳足跡/減碳標籤或標章,營運成本增加。 |
轉型 | 國際公約或協定 | 國際間有關溫室氣體管制,以及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公約或協定,含國家自定減量貢獻。 | 公司直接營運 | 長期 | 豐祥提出自主減碳較2018年以37,809,030度為基準年,目標2038年溫室氣體排放強度40%約減少15,123,612度電,若將40%電力改為綠電,以每度平均電價1,691越盾2倍計算每度電為3,382越盾,增加營運成本約51,145百萬越盾,約新台幣62.80百萬元。 |
轉型 | 國際公約或協定 | 公司自主性與其它組織簽訂之協議,或是公開支持之倡議,或是自我宣告之承諾或目標,且與溫室氣體減量有相關者。 | 公司直接營運 | 長期 | 以每月節省2,300噸水,1m3平均13,089越盾,可減少營運成本。 |
轉型 | 以低碳商品替代現有產品和服務 | 因氣候變遷議題因素,目前提供之產品與服務為高耗能或高排碳,不符合市場需求而面臨淘汰,造成資產提前報廢。 | 公司直接營運 | 中期 | 生產汽機車零組件,面臨市場淘汰,造成資產提前報廢。 |
轉型 | 引發自然資源改變 | 因為全球或地區性的自然資源改變,包括原物料的擁有、庫存、減少、分配、取得、轉換等。 | 上游或供應商 | 中期 | 原物料鋼材加收碳稅造成產品價格升高,造成汽機車市場需求減少。 |
轉型 | 利害關係人的關注與負面回饋日益增加 | 因為全球或地區性的永續意識抬昇,利害關係人對於產品或服務反應出更多的負面意見與訊息。 | 下游或客戶 | 短期 | 發生負面的消息被媒體報導或遭環保團體抗議,造成產能減少。 |
實體 | 平均氣溫上升 | 因為全球或地區性的降雨形式與分布改變,包括強度、時間與區域,而引發的直接或間接災害。 | 公司直接營運 | 短期 | 颱風、間歇性大雨造成淹水,以致廠區淹水或缺水停產,造成產能減少。 |
實體 |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嚴重程度提高 | 因全球或地區性的平均溫度改變,包括增加或降低,而引發的直接或間接災害。 | 上游或供應商 | 長期 | 降雨模式改變導致長期乾旱,將影響廠區用水穩定性,造成營運中斷(塗裝),營業收入減少;廠區需向外購買水源,營業成本增加。 |
實體 | 降雨(水)模式變化和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 | 因全球或地區性氣候現象改變的不可預測性,導致森林的消失、對水資源的質與量產生負面衝擊,而引發的直接或間接災害。 | 公司直接營運 | 短期 | 長期間歇性大雨造成淹水或是乾旱,以致廠區設備淹水故障,資產提前報廢。 |
氣候變遷機會對策略、營運及財務規畫之影響
機會類型 | 機會因子 | 機會議題 | 影響範圍 | 影響時間 | 豐祥財務影響之情境描述 |
資源效率 | 採用更高效率的運輸方式 | 採用高效率的運輸方式或使用高效能或低排放的電動貨車,最佳化配送路線與操作。 | 公司直接營運 | 中期 | 逐步使用電動貨車,提供貨物運送服務,燃料成本減少。 |
資源效率 | 使用更高效率的生產和配銷流程 | 使用較高效率的生產設備,並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提高產品品質,或是縮短出貨時間。 | 公司直接營運 | 長期 | 廠區設備升級自動化,提升生產效率,產能增加,增加收入。 |
資源效率 | 回收再利用 | 優先使用再生材料或資源循環使用,減少原生性資源的使用量。 | 上游或供應商 | 長期 | 原使用原生材料之鐵捲/鐵板、鐵管/鐵棒、鋁錠,改100%使用廢鋼及廢鋁回收,創造品牌價值,提升客戶認同感,進一步帶動營業收入。 |
資源效率 | 轉用更高效率的建築物 | 提升既有建築的能源使用、用水效率,建置廠房將節能省水成效納入設計考量。 | 公司直接營運 | 短期 | 提升廠區的能源使用、省水效率、穩壓設備、節電器等,減少碳價成本。 |
資源效率 | 減少用水量和耗水量 | 減少塗裝水耗用量,提高用水效率與循環再利用率。 | 公司直接營運 | 短期 | 廠區廢水回收蒐集後作為次級用水,減少用水量。 |
能源來源 | 使用低碳能源 | 降低對石化燃料(汽柴油/電力)的依賴,逐漸以再生/低碳/綠色能源取代。 | 公司直接營運 | 中期 | 購買再生能源、綠色電力或採購再生能源憑證(T-REC)取代傳統石化燃料電力,燃料成本減少。 |
能源來源 | 採用獎勵性政策 | 取得政府補助,發展潔淨能源。 | 公司直接營運 | 中期 | 架設太陽能板申請政府補助,獲得政府補助/資產獲得增加。 |
能源來源 | 使用新技術 | 使用太陽能/新技術進行發電與儲電。 | 公司直接營運 | 中期 | 架設太陽能板轉為自用或進行轉售,購買電力碳價成本。 |
能源來源 | 參與碳交易市場 | 參與碳交易市場,減少排放量並降低因碳成本變化產生的衝擊。 | 公司直接營運 | 中期 | 將多餘減碳額度於碳交易市場上販售,碳價成本減少,業外收入增加。 |
能源來源 | 轉變至非集中式能源 | 外購來自區域性電網的電力,減少輸送時的損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與碳足跡, 或導入智慧型電網。 | 公司直接營運 | 中期 | 購買區域性電網的電力取代傳統石化燃料電力,碳價成本減少。 |
產品和服務 | 開發氣候調適和保險風險解決方案 | 透過產品或服務的推陳出新,有助於降低或調適全球因氣候變遷風險所帶來的衝擊。 | 公司直接營運 | 長期 | 推出電動機車/車零組件,預計帶動營業收入增加。 |
產品和服務 | 開發新產品和服務的研發與創新 | 採用創新製程或處理程序,或改變服務的提供方式,有助於全球氣候變遷、水風險的減緩與調適。 | 公司直接營運 | 長期 | 汽機車零組件製造採用創新製程或處理程序,或改變服務的提供方式,有助於全球氣候變遷的減緩與調適。 |
產品和服務 | 消費者行為變化 | 因為全球或地區性的永續意識抬昇,使顧客在選擇產品或服務時,產生與過去不同的考量。 | 下游或顧客 | 中期 | 客戶消費習慣改變,紛紛採用改購買電動機車/車,市場需求持續增加。 |
市場 | 找尋新商機 | 於既有市場提高獲利,或於新興市場中找尋新的商業機會。 | 公司直接營運 | 中期 | 越南市場降低製造成本提高獲利,於歐洲市場中找尋新的商業機會,增加營業收入。 |
市場 | 善用公共部門獎勵辦法 | 參與政府氣候變遷相關專案,獲得補貼或獎勵,並爭取產品與服務的能見度。 | 公司直接營運 | 短期 | 汰換老舊設備申請節能補助,爭取獲得政府補貼/資本獲得增加。 |
市場 | 開拓資金來源 | 增加財務資金的來源,如發行綠債,也包含政府相關的基金注資。 | 公司直接營運 | 長期 | 發行綠債建置太陽能設備、風電、儲能設備,資本獲得增加。 |
韌性 | 參與可再生能源項目並採用節能措施 | 投入於政府或企業再生能源的生產行列,穩定能源來源並提高市場價值。 | 公司直接營運 | 短期 | 部分廠區出租屋頂加裝太陽能板發電,投入於再生能源的生產行列營業收入增加。 |
韌性 | 能源替代/ 多元化 | 不同條件下,提高供應鏈的可靠性和運作能力。 | 上游或供應商 | 短期 | 與當地供應商簽署合作備忘錄,使供應鏈穩定,營業成本控制在一定區間,降低採購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