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團從事汽機車等零組件產品,機車產業下游為機車整車;中游則包括引擎系統、傳動系統、轉向系統、剎車系統、車胎及輪胎系統等次系統;上游則包括組成中游系統之相關零組件。本集團屬於車體車架系統之中游;醫療器材市場處於中游製造商,販售對象則皆為品牌廠商。

全球車用產業

2022年全球車市預估將呈現下滑態勢,在全球銷量前五大國家中,中國第一季上海封城,影響境內全球汽車零組件供應鏈;此外,全球晶片荒狀態雖有緩解,但仍影響中、美、日前三大車市表現;另隨俄烏戰爭爆發,亦影響周邊國家零組件供應鏈。雖全球疫情逐步走向共存模式,車市仍呈現下滑態勢。印度隨嚴格宵禁及《災難管理法案》施行,如可控制疫情穩定,車市有望表現穩定。後續晶片荒緩解速度,俄烏戰爭持續時間,以及各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重要國家疫情是否再次升溫,將直接影響車市銷量表現。
2022年全球電動車市場趨勢,混全動力車(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目前在性價比上雖具競爭力,並具備不需改變使用者習慣之優點,但隨各國政策給予BEV及PHEV較多利多,銷量成長率趨緩,預估可能出現銷量首度被BEV超之情形;PHEV可自行插電補充本身鋰電池電力,雖於主力市場中國逐漸重視純電動車下銷量成長逐漸減速,但純電里程具備BEV特性,電量用盡時由燃油系統運作之特性,在充電樁未普及情境下,仍具競爭力;純電動車BEV採用電池為100%動力源,可達到最高節能效率,長續航力及快充技術,為廠商重點投入開發與效能提升關鍵項目,並在各國政策利多帶動下,市場占比持續增加。燃料電池車銷量穩定,具備商用車領域應用潛力,於全球十國已有銷售實績。展望未來,隨電池續航力延長、充電設施密度提高、快充技術成熟以及電動車價格接近市場期待,在各國減碳目標、車廠布局及疫後補助延續帶動下,預估2022年全球電動車市場銷量成長35.8%,來到1,540.8萬輛規模。

全球機車產業

2021年全球機車市場規模為5,485萬輛,亞洲為全球最大機車銷售市場,包含印度、中國大陸、印尼、越南、菲律賓、泰國等年度銷售量皆超過百萬輛規模之國家,台灣及日本則合計有118.8萬輛銷售。2021年中國及日本市場分別提升34.5%及15.3%,東南亞主要市場(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則下滑13.1%,2021年亞洲占比86.8%。

分析各主要區域的年度銷量趨勢,拉丁美洲年度成長53.9%;其他區域年度下滑75.5%;2021年拉丁美洲在全球占比為9.4%;其他地區占比為0.6%。2021年北美年度下滑3.3%,歐洲地區(僅包含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比利時、荷蘭等國之統計,疫情關係部分國家無統計資料)則衰退2.4%;2021年北美全求占比1.0%;歐洲(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比利時、荷蘭)全球占比2.2%。2021年COVID-19疫情及變種病毒持續肆虐,印度、越南等市場因疫情嚴峻而封城數月,對亞洲機車銷售造成明顯影響。中國則疫情趨緩且電動機車銷售增加,機車市場年成長34.5%,2021年全球機車市場為5,485萬輛,較2020年成長6.2%。

隨共享機車、自行車、滑板車等微型移動載具推動及市場飽和造成部分地區需求下滑,國際情勢動盪則造成原物料成本提升,使機車市場存在漲價壓力,但受主要機車市場「後疫情」反彈影響,以及政策導引電動機車成為汰換趨勢,2022年全球機車市場有望回升至5,539萬輛。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2021年度發布「全球能源部門2050年淨零排放路線圖」特別報告,內容建議各國應在2035年停售內燃機汽車。日本、美國加州宣布2035年禁售燃油車輛目標,日本政府更正式宣示了2050年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法國、西班牙則預計在2040年前完成禁售目標;印尼再生能源部在2021年提出2040年銷售全電動二輪車,2050年全國僅銷售電動汽車的計畫;印度能源再生部自2011年起便投入9.5億盧比,補助本土製造之電動車輛,甚至考慮在2025年起就要禁止銷售150cc 以下的燃油機車。歐洲國家如英國宣示將提早在2030年停止銷售燃油車;法國計劃從2040年起全面停止出售汽油車和柴油車;德國、比利時、丹麥、英國和印度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新車,另一亞洲機車大國越南也規定2030年禁止燃油車進入河內市。在歐盟、美國、日本等先進大國已承諾淨零轉型的前提下,電動化的浪潮勢在必行,全球燃油車大廠也力拼轉型,緊抓下個世代的關鍵市場。電動機車與傳統機車有許多共用零組件,包含車身、轉向、煞車及避震系統等,本公司主要生產鋁件、沖壓件、焊接件及相關機車金屬件等可與電動機車共用。

越南機車產業

由於越南的公共交通機構尚未健全、汽車價格仍遠高於收入水平、排量50cc及以下的電動摩托車無需駕照即可駕駛等因素,傳統摩托車作為交通工具得到廣泛普及,市場已達到飽和狀態。越南為全球第4大機車市場,越南摩托車產業主要由5大公司所囊括,包括本田(Honda)、比雅久(Piaggio)、鈴木(Suzuki)、三陽(SYM)、山葉(Yamaha),儘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影響,摩托車銷量增長了29%,表明這些商品在市場上仍然具有吸引力。此外,越南已規定將於2030年禁售燃油機車,目標達成2030年降低8%二氧化碳排放量。據河內大學推估,越南電動機車占越南總體機車銷量僅1.5-1.8%,未來還需要解決完善充電基礎設施等問題。

醫療器材市場

本集團醫療器材生產,包括病人吊架、洗澡椅、便桶椅及醫療床,銷售市場以日本、歐洲及北美為主,根據2021年BMI的統計,2021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為4,543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6.3%,預估2024年將達5,352億美元,2021~2024年之年複合成長率約5.6%。

2021年全球醫療器材區域市場仍以美洲為主,占全球的46.7%;其次依序為西歐市場,占全球市場25.6%;亞太地區占全球市場的20.5%;中歐與東歐占4.3%;中東與非洲則占2.8%,整體而言,未來區域市場整體排名順序變動不大,美洲、西歐、亞太地區仍是前三大市場,但比重略有消長。

美洲主要市場包含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與南美等國,2021年美洲市場占比為46.7%,相較2020年占比相近。美洲主要成長動能與美國市場連動,受到戰後嬰兒潮世代步入高齡以及生育率持續下降等因素影響,美國65歲以上高齡人口占整體人口數量比重持續攀升,再加上慢性疾病盛行率逐年增加,促使美國整體醫療支出持續成長。此外,受COVID-19疫情影響醫療需求大幅增加,2021年全美醫療支出為4.2兆美元,較2020年成長9.7%,整體醫療支出占GDP比重達18.4%,美國各項醫療支出與GDP占比已是全球最高。

2021年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後,為阻絕COVID-19疫情蔓延,推動關鍵政策《重建美好未來法案》(Build Back Better Act),其中一項是《美國救援計畫法案》(American Rescue Plan Act,ARPA)擬投入1.9美元於家庭現金發放、延長失業給付、推行疫苗施打,和鼓勵供應鏈回流、美國生產及採購美國產品等。2021年3月簽署通過的《美國救援計畫法案》中,小幅度擴展了《平價醫療法案》的範圍,也可使原本已有購買保險的民眾可透過補貼來節省保費或得以購買更全面的醫療保險;也由於《美國救援計畫法案》的大力投入,使得美國醫療保險投保人口達史上最高。此外《美國救援計畫法案》也提供478億美元擴大聯邦、州和地方政府對COVID-19的檢測,並且增加新投資來擴大實驗室檢測量能和檢測機動性,進而加強追蹤與監測感染的能力。2021年8月亦宣布將從《美國救援計畫法案》中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改善農村人口的健康以因應COVID-19的醫療需求與長期醫療需求。政策利多,也成為推動美洲市場成長的重要關鍵推力。

西歐地區仍是全球第二大市場,包含法國、義大利、希臘、瑞典、西班牙、奧地利、比利時、葡萄牙、芬蘭、德國、瑞士、英國、丹麥、荷蘭、挪威與愛爾蘭等歐洲西半部國家,2021年西歐市場占比為25.6%,相較2020年25.3%,占比微幅成長,主要與歐洲高齡醫療需求龐大,以及防疫需求帶動醫材市場成長有關。一是中長期醫療需求,由於西歐是全球人口高齡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整個西歐均已進入14%的「超高齡社會」,在高齡人口不斷增加的影響下,相關醫療照護產品的需求持續成長,也加重西歐各國政府財政負擔。二是短期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自2020年疫情入侵,各國疫於因應各項管控措施與醫療體系崩壞的危機,乃至2021年傳染力強的Delta變種病毒肆虐,對於正準備進入復甦的歐元區經濟體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隨著歐洲全面展開疫苗接種,疫情逐步也獲得控制,雖然目前疫情依然未減,但隨著疫苗覆蓋率增加,各項限制措施逐漸取消,歐洲各國慢慢走向與病毒共存,人民生活慢慢恢復正常,經濟也逐漸復甦中。

亞太地區的醫材市場以中國和日本為主,2021年亞太市場占比為20.4%,相較2020年占比21.4%有微幅下滑,較大成長動能來自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日本及中國兩地。日本是全球高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一直以來受到高齡化衝擊社會經濟發展甚大,醫療與照護的社會保障費用支出居高不下,伴隨著高齡化人口數量持續增加,也加重日本在高齡照護相關財政壓力。此外,日本也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醫療支出也持續攀升。2021年中適逄日本舉辦東京奧運,使得國內感染率升高並為其國內經濟帶來嚴峻的挑戰,也為日本醫療器材市場的成長憑添變數,儘管某些醫材產品需求增加,但受到COVID-19對醫療資源造成壓力,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活動下降,大多數其他醫療設備的使用量因而減少,加上供應鏈中斷和外部持續的不確定性因素也影響醫療器材出口成長率。

2020年初中國COVID-19疫情爆發,2021年防疫政策嚴格實施及新冠疫苗施打的完全接種人口比例達到85%,COVID-19疫情受到控制,使得2021年整體醫療需求逐漸趨緩;不過,由於中國COVID-19疫情已受控制,原本因應疫情需求的醫療器材,如全自動測溫儀、血氧機、醫用裝備(如醫療用手套、防護服、醫用口罩)、心電圖計、呼吸器、消毒液及體外診斷醫材等醫療器材需求已逐漸下降,使中國醫療器材的供應逐漸恢復到常態。因此,高階影像臨床掃描及臨床手術的需求亦恢復至疫前水準,帶動像是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高階影像設備的銷售成長,臨床手術相關醫材則主要是骨科醫材及內視鏡等醫材恢復至疫前水準,因此帶動了2021年中國醫療器材整體市場持續成長。不過,在各國政府決定逐漸與COVID-19病毒共存的政策趨勢下,中國為避免大規模疫情造成國內醫療資源崩潰,防疫政策仍暫時維持嚴格的「清零政策」防疫措施,也因此嚴重影響著中國的國際商務貿易及內需經濟。

2021年全球十大醫療器材單一市場依序為美國、德國、中國、日本、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荷蘭與南韓,和2020年排名相比,中國超越日本排名第3,荷蘭取代西班牙排名第9,南韓維持第10。

分析2021年產品別銷售比例,其他類醫材占有比例最高,其他類醫材產品項目包含:電動與手動輪椅、透析設備、內視鏡器材、麻醉設備、血壓監測產品、醫用家具與眼科目器材與設備等產品,2021年為27.8%,相較2020年占比27.5%有微幅成長,由於此類產品是因應各式疾病發展,以滿足疾病治療之所需,基於屬於醫院基礎醫療設與耗材之特性,受到疫情需求驅動而快速成長,隨著疫情趨緩,成長幅度也回復正常週期。

其次為是最大的單一類別品項診斷影像產品,約占23.9%,相較2020年占比23.6%,增加0.3%,由於診斷影像產品生命週期長,醫院汰換期約7-8年,雖然產品單價高,但整體市場規模不若其他類醫材和醫用耗材產品來得大;醫用耗材產品16.5%,相較2020年占比21.4%大幅減少4.9%,此類產品和醫療需求人數成正比,主要原因為2020年COVID-19疫情影響下,疫情所需的必要耗材需求大幅增加,使得2020年醫用耗材產品市場快速攀升,也造成市場基期較高;再者為輔助器具13.0%,和2020年占比14.2%相較之下減少1.2%;而牙科產品約占7.4%,與2020年占比5.0%相較,增加2.4%;骨科與植入物產品約占11.5%,和2020年占比8.3%,增加了3.2%。骨科與植入物與牙科產品為結構最小的兩大類別,但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醫療院所均暫緩非緊急醫療需求,相關非緊急手術與治療延後實施,且為降低感染風險,大部份減少非必要性之就醫行為,而無法即危害生命的牙科治療或處置也大幅降低,因此讓原本市場規模較小的的兩大類別更加雪上加霜。不過,在經濟成長及人民健康意識提升驅動下,牙科與骨科需求仍在,預期疫情過後,相關牙科設備與骨科將加快成長動能。

產業上、中、下游關聯性

產業汽車機車醫療器材
上游汽車零組件原物料、機車零組件電子零組件、塑膠零組件、五金零件
中游汽車組裝、修理及技術服務機車組裝、修理及技術服務醫療器材研發、設計、製造
下游汽車銷售、進出口機車銷售及服務醫療器材代理銷售及通路

產品發展趨勢

汽車市場

未來10年,全球汽車產業將面臨史上最重大的變革,電動汽車將取代內燃機引擎汽車。整體汽車市場受到晶片缺貨影響而表現不佳,電動車市場則呈現大幅增長。DIGITIMES Research預估2025年電動車市場滲透率將超過30%,2020~2025年電動車年複合成長率超過50%。電動車產業發展趨勢,朝向供應鏈「扁平化」、價格「親民化」、充電椿「普及化」、電動車設計「智能化」等新四化發展。
純電動汽車所需的零組件數量,估計比內燃機引擎汽車少 30%-40%,且製造過程更趨簡化,涉及的供應商更少。因此,供應鏈的分層化較少,而供應商的贏家,應該比小的原始設備製造商擁有更多的議價能力。短期內,電池和牽引馬達的價格,可能會持續拉高電動汽車的製造成本。純電動汽車對於原始設備製造商的利潤率,可能不如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及其特定零組件供應商的利潤率高。
中長期而言,在市場擔憂電動汽車性能(如電池耐用性、駕駛體驗和平台建設)逐漸消退下,未來成長將受到獎勵措施、法規、補貼、當地優勢和顧客偏好等因素激勵。可能的贏家將包括專注在特定零組件的電動汽車供應商,這些汽車供應商在關鍵領域已建立規模,且議價能力增強;在內燃機引擎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包括電動汽車)之間能夠成功轉型與平衡的原始設備製造商,以及能夠快速擴大規模的新進者。投資者需要留意這些因素,以識別新崛起的贏家和輸家,並積極重新定位投資組合以掌握投資機會。

機車市場

近年來由於世界各國對氣候及空氣污染問題日益重視,連帶使得各大車廠為了生產出更安全環保、更高品質的產品,不斷進行新產品的研發,並長期與零組件供應商做技術交流,此舉也促進了上游廠商配合開發出更新的生產製程、更高單價及利潤的零組件。
此外,隨著已開發國家電動機車的興起,以及東南亞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導致機車需求量逐年攀升,幾個主要的日系機車大廠如HONDA、YAMAHA、Piaggio及Suzuki等為了追逐相關商機,亦逐步將機車發展目光移往東協國家,並採用當地廉價的勞工成本及採購具有競爭力的零組件,於當地組裝並進行銷售。相關國家如印尼、越南及泰國等機車市場高度成長的國家,相關行業的競爭對手亦以這些市場為目標。而越南VPIC1除了已成為越南市場之主要供應商,並積極放眼其他東協市場之發展潛力,目前在越南之各主要車廠已逐漸調整策略,並利用東協加五貿易區的概念,將銷售比重由內銷轉為外銷。此外,公司亦配合著大廠之策略調整腳步,增添許多新進製程及精密設備,以追求產品品質之提升及製程上更為流暢,並做為公司在未來市場發展競爭利基。

醫療器材市場

COVID-19 疫情快速衝擊全球各地,醫療需求結構因而大幅影響醫療器材產業,新需求的發生與新技術的導入也使產業加速轉型。同時,全球人口高齡化持續帶動醫療照護需求攀升,各國積極尋求更有效率的醫療解決方案,推動精準健康、數位醫療等技術發展及相關政策,期盼藉由加速先進醫療科技發展來達成提升醫病效率與延長健康餘命的目標,醫療器材產業為全球持續關注的重點領域。因應人工智慧、數位科技等新興技術臨床應用,各國政府亦著手修訂相關醫療器材法規,保障產品使用安全同時也加速大眾享有先進醫療科技。醫療器材廠商透過跨領域結合並與醫師共同合作,創新符合臨床需求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拓展醫療產業新契機。據BMI Research的研究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為4,543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6.3%,預估2024年可成長至5,352億美元,2021-2024年複合成長率約5.6%。

產品競爭情形

本公司之越南孫公司VPIC1於2001年成立於越南永福省開光工業區,主要從事機車零組件之製造,其在當地之競爭對手為C公司及K公司。C公司於2005年設立於越南永福省開光工業區,主要從事金屬零組件之生產製造,K公司成立於1953年,總公司位於日本,其子公司K越南公司則位於越南河內,主要從事機車/休閒車架、後車架生產等。 醫療器材方面,本公司之主要競爭對手為台灣廠商Z公司,Z公司於1994年在台灣成立,廠房位於台灣及中國大陸,主要營業項目為生產醫療床、醫療床吊架、醫療床護欄、醫療床餐桌等。